12-23-2014 晨更 (徒22:1-16)

「諸位父兄請聽,我現在對你們分訴。」眾人聽他說的是希伯來話,就更加安靜了。(徒22:1,2)

默想:
保羅對著自己的同胞就用自己本國人聽得懂的希伯來話向他們分訴。

回應:
當時的羅馬政權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。希臘話通行整個羅馬帝國。但是,許多猶太人仍然保留著他們自己的語言→希伯來話。(直到如今希伯來話仍然被使用著)

這時候的以色列國已經亡了將近六百年,他們在萬國中被拋來拋去,但是他們仍然保留著他們祖先的文化和語言。就像許多的華僑一樣,在異國他鄉雖然過了好幾代,但是他們仍然持守中國文化和傳統。許多人已經是第四代的華僑了,但是,他們還能讀、說、聽、寫中文。真可以與猶太人相比了。

禱告:
主啊!求你賜下智慧和恩典。讓我們的下一代都能承接先輩們屬靈上和文化上的產業。阿們。

12-22-2014 晨更(徒21:17-40)

他們聽見,就歸榮耀與神,對保羅說:兄台,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,並且都為律法熱心。(徒21:20)

默想:
猶太人信主的人數雖然很多,但是他們的信仰有偏差。他們都還是為著律法熱心。

回應:
當時信奉猶太教的人不能容納保羅的原因就是保羅不知道其它,只知道耶穌並祂釘十字架。保羅堅守神親自給他的啟示→人得救是因著信,不是靠行為,律法是無用的。(不是立功之法乃是信主之法) 因為人若為律法熱心,那十字架討厭的地方就沒有了。

戴德生有句名言說:「我若有千磅英金,中国可以全数支取;我若有千条性命,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」但是,他的下一句話往往被人忽略了就是「不是中國,乃是基督」。戴德生不是為中國熱心,他是對基督熱心,就像保羅一樣,不為律法熱心,只為主熱心。

禱告:
主啊! 除你以外別無拯救,所以,在你以外的熱心都是虛的。阿們。

11-29-2014 晨更(徒12:12-25)

想了一想,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、他母親馬利亞家去,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。彼得敲外門,有一個使女,名叫羅大,出來探聽,聽得是彼得的聲音,就歡喜的顧不得開門,跑進去告訴眾人說:「彼得站在門外。」他們說:「你是瘋了!」使女極力地說:「真是他!」他們說:「必是他的天使!」(徒12:12-15)

默想:
人禱告雖然沒有信心,但是神並不因著人的不信而廢掉祂的信實!

回應:
當彼得被囚在監裡的時候,信徒們在馬可的家裡為彼得能被釋放迫切的(整夜)禱告。可是,當神差遣天使領彼得出監後,彼得來到他們聚集禱告的門外,他們竟然對報喜的使女說這必是彼得的天使。可見得,那晚參於禱告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信心。

這又何妨呢?即便有不信的,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神的信嗎?斷乎不能!

禱告:
主啊!我信!但我信常常不足,求主加添。阿們。

11-28-2014 晨更(徒12:1-11)

那時,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中幾個人,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。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又去捉拿彼得。那時正是除酵的日子。(徒12:1-3)

默想:
希律王貴為一國之君,為甚麼他還要討「人」的喜歡呢?

回應:
原本只是猶太教的宗教領袖們迫害教會的信徒們的,現在統治者希律王也開始對信徒們加以迫害了。當希律王用刀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,他見猶太人喜歡這事,就又去捉拿彼得。

「討好人」本來是無可厚非的,但是當走到極端以後,就會只顧著討人的歡喜而不顧「公理、公義」了。連希律王也落在這樣的「陷阱」裡了。 「民主政治」為了選票,盡量的滿足百姓的需要,討好人民,常常就失去該有的立場。所以,「民主政治」有時為了討人的歡喜,居然還離棄神,背叛公理。其中的弊端是明顯的。像美國多數州已經通過同性戀婚姻合法了。

禱告:
主啊!人為了討人的喜歡就會作惡。失了公平、公義。所以,眾人以為美的事情,我要留心的去作。阿們。